EN
首页 > 详情页

正确看待职场中的因果关系

时间:2023年02月22日 作者:雷成宸_信息发布 来源:办公室 点击量: 【字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因果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定条件下,一定的原因能引起一定的结果,一定的结果又是另外一定的结果的原因,所以原因和结果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也正是由于因果关系在空间上共存,时间上继起而构成了事物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而不断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因果关系对我们的认知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做任何事情要把握事物发展趋势,遵循客观规律。

  细察当下,集团公司有的领导干部,怀揣梦想,坚守初心,微光成炬,毅然前行,用自己的坚韧和拼搏,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有的人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善作善成,在各种诱惑面前坚守初心、站稳身姿,做到了刚正不阿,廉洁履职,他们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奋斗目标。有的领导干部不种“善因”却求“善果”:有的不敢动真碰硬和严格管理,无法以真抓实干的优秀业绩来获得组织认同,寄希望在指标和数据上弄虚作假、粉饰太平,妄图瞒天过海,耍花招,玩阴谋,走“捷径”;有的急于求成,挖空心思跑官要官,一旦未能如愿就牢骚满腹,就“耍脾气”“撂挑子”“混日子”,暮气沉沉;更有甚者,因胡作非为被罚款、降职、调离岗位,不仅不剖析自身的主观原因,还一味归咎于组织上、制度上过于严苛,认为是领导故意刁难自己、针对自己,暗地里煽风点火,造谣生事,混淆是非,颠倒黑白,谩骂组织、抹黑领导,这好比犯罪之人受到法律制裁,自己不仅不反思悔改,反而怪法官不讲情面。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是最朴实的因果道理。自己动机不纯,又何来好的结果?如果这些人得到提拔或重用,只会助长歪风邪气、影响队伍士气,企业又怎么可能健康发展?

  迷者畏果,觉者畏因。我们担心的、敬畏的、考虑的多是后果,却很少反思自己日常布下的“因”。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职场中的每个人,当下正在经历的,无论好与坏,都是自己每天做的事、说的话、尤其是自己的工作状态种下的“因”,由量变引起质变的结果,都是之前的选择和所作所为的结果的集中呈现,也就是常说的“多因一果”。多少年轻人被错误的动机误导,进而行为发生偏差,在搞关系、抱大腿、走捷径中耗尽了耐心和拼劲,在吃点、喝点、拿点中走向堕落的迷途,却未能意识到这样耽误了本该有的学习、努力和青春年华,是何等的南辕北辙。稻盛和夫说:阴谋诡计终不能长久,攻于计谋者终被计谋所误。不走弯路才是捷径。投机取巧、见风使舵、巧言令色等等歪门邪道,或许能一时蒙混过关,但最终会因才疏学浅、能力不济、群众不认同而自毁前程。就如同考试作弊不用吃学习和复习的苦,很容易就能得到高分数,可是客观上该学的知识还是没学会,将来要用的时候才发现,骗来骗去最终骗的是自己。想想寒窗苦读、经历磨难时立下的美好愿望,想想自己入职的初衷,再看看当下的状态,自己是否还是那个“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的拼劲十足的翩翩少年?

  人间正道是沧桑。百般算计不如一心守纪,苦心孤诣莫如脚踏实地。就集团公司而言,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随着“三项制度”改革、巡视巡察、审计核查、执纪监督等不断深入和加大力度,搞歪门邪道者更将无处遁形。正如电影《阿甘正传》的经典台词:现实中无数的案例证明,赢到最后的,往往不是“聪明人”。成功和幸福,最终属于那些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工作的人。我们做人做事都要有纯洁的动机,树立正确的三观,正心明道,防微杜渐,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韧劲,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勤勉踏实,日益精进,久久为功,成为系统专家,做出斐然业绩,创造不凡效益,展现人生价值,用“善因”结出“善果”,才能立于潮头,行稳致远。